Whitehead研究所研究人員在乳腺組織發現一種分化的細胞,可自發轉化成類似于干細胞的狀態,這是第一次在哺乳動物細胞中觀察到。這些結果反駁了科學教條主義—認為分化是一種單項路徑,一旦細胞分化,他們不能依靠自己回到干細胞狀態。
該驚人的發現發表在PNAS上,可對癌癥治療的進展,尤其是根除癌癥干細胞具有重要意義。
Whitehead研究所的Robert Weinberg說,如果通過某個特定的介質消除腫瘤內的癌癥干細胞,一些尚存的非干腫瘤細胞(non-stem tumor cell)將通過自主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的過程產生新的癌癥干細胞。癌癥干細胞是唯一能夠對體內的腫瘤進行再播種的細胞。
在分化過程中,未完全分化的干細胞可培育成許多具有特定功能的不同細胞類型。這些分化的細胞可共同作用形成組織和器官。在乳腺組織中,分化的基底細胞和管腔細胞結合形成乳管。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Weinberg 實驗室的博士后研究員Christine Chaffer分析來自人類乳腺組織的細胞,觀察到少量的基底細胞在組織培養液中自由漂浮。
由于對細胞異常行為的好奇,Chaffer開始著手進一步的研究,將浮動基底細胞注入小鼠。12周后發現注入的基底細胞產生類似于乳管的結構,包含了基底和管腔細胞,這清楚地表明浮動細胞已經去分化至干細胞。
直到現在,沒有人表明分化的哺乳動物細胞,像這些基底細胞,能夠自發地恢復到干細胞狀態。觀察基底細胞是否會變成癌癥干細胞,Chaffer將致癌基因注入到這些細胞中,之后被注入到小鼠中,發現小鼠體內的腫瘤中含有癌癥干細胞群,它們是原先基底細胞的后裔。這一結果表明乳腺癌腫瘤中的基底細胞是癌癥干細胞中一個先前未知的來源。
目前,對于癌癥治療的研究著重于消除癌癥干細胞,Weinberg警告說這些基底細胞的可塑性表明了一種更加復雜的狀況。
未來針對癌癥的藥物治療必須根除其癌癥干細胞,以及消除腫瘤中的非干細胞(non-stem cell),這兩個群體都必須根除。
Chaffer正著重于研究究竟是什么推動這些靈活的細胞進行去分化,并且針對癌癥細胞,如何阻止細胞轉化成癌癥干細胞。
這種可塑性能夠自然發生,似乎該推動劑可能是轉化為干細胞的生理機制。我們相信某種細胞對于這種推動劑更加敏感,并且該過程在癌癥細胞中發生地更加頻繁。